藍藻爆發是一個令人極度頭疼的問題,其特點是
1.隱蔽性。爆發前無明顯可視征兆,如果不是對水質指標進行檢測,很難即使察覺
2.發展迅猛。藍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從出現到形成“水化”的巨變,尤其是夏季陽光充足的高溫天氣。
3.繁殖快,不易打撈。
4.危害極大。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(下圖),不僅僅湖內水生動物死亡,還影響到了地表水和飲用水。老百姓橫掃超市瘋搶飲用水。
如何快速治理藍綠藻?
最重要的原則是:一經發現,立即采取措施。藍藻的繁殖屬于營養繁殖,營養充足的情況下,12小時就能分裂一次。
治理方式可分為物理治理和生態聯合治理兩類:
1.物理治理,比較常見的是各類的凈水劑,比如活性炭,沸石粉等,通過絮凝沉淀的原理使綠藻形成更牢固的實體,或打撈或直接沉入水下。優點是見效快,缺點是隔靴撓癢,治標不治本。
2.生態聯合治理,旨在通過生態中可以與藍藻形成競爭或捕食關系的動植物及微生物,遏制綠藻的生長。優點是從根本解決問題,一勞永逸;缺點是見效沒有物理法快,綠藻爆發的越長效果越差。
(1)投放鰱、鳙等吃貨。很多淡水魚可把藍藻作為食物,花鰱體重每增長1公斤可消費50公斤左右的藍藻。有人估算,如果撥款1億元向太湖投放鰱魚魚苗(大概3億尾),可有效控制藍藻災害。
(2)生物浮床法。種植浮島、挺水、沉水植物,植物生長可消耗水中污染物(尤其是磷),通過恢復生態平衡抑制藻類過度生長
(3)微生物濕地法。大量投放微生物,建立底部微生物浮床,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,從源頭切斷藻類的營養供給。
衡量一個生態聯合治理體系優與劣的標準是治理速度。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借鑒了日本水體治理的經驗,引入了不含任何活體成分的營養配方“活力”,活力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復生態系統,實驗結果顯示,添加“活力”微生物生長速度加快,一個星期的培養,數量是不添加的10唄;魚類等水生動物生長更快。
浮島植物成活率高且生長速度更快。
應用在南風產河治理項目中,配合我公司的超氧微納米曝氣設備,效果顯著。